当前位置:首页 > 学校资讯 >  开班信息

鐵觀音的傳説

江南三学堂茶艺培训



安溪西坪鎮是名聞遐邇的鐵觀音發源地。“鐵觀音”的由來有兩種傳說,一是“王說”,相傳,西坪堯陽岩(系西坪鎮南岩村)仕人王士仕,在清乾隆元年(1736年)春,與諸友會于南軒,見南軒之旁層石荒園間有茶樹與衆不同,就移植在南軒之圃,悉心培育,采製成品,氣味芬芳。乾隆六年,王奉召赴京,以此茶饋贈侍郎方望溪,方轉獻內庭。深諳茶道的乾隆皇帝飲後,大悅,以其茶烏潤結實,沈重似“鐵”,味香形美,猶如“觀音”,賜名爲“鐵觀音”。現存南軒遺迹,古木參天,怪石嶙峋,曲徑通幽,前臨滾滾蘭溪,後有羊腸小道,沿山遍佈奇石,維妙維肖,有不同天然石洞數處,大者可容三十四人,旁有一古刹名“白石岩”,又名“仙公殿”,善男信女,絡繹不絕。
還有一優美傳說——魏說。相傳,清雍正年間,西坪松岩村松林頭有個老茶農叫魏蔭,信奉觀音,每天敬獻清茶一杯。一夜,夢見自己荷鋤出門,行至一溪澗邊,在石縫中發現一株茶樹。次日,他循夢中途徑尋覓,果然發現一株奇異茶樹,遂挖回種在家中一口破鐵鼎裏,悉心培育,採制後,品質特異,香韻非凡。魏蔭認爲是觀音所賜,移植後放在鐵鼎裏,且葉重色澤如鐵。因之名曰“鐵觀音”。現存在魏蔭發現鐵觀音茶樹遺址——松岩打石坑。
君山銀針的傳説
很早前,洞庭湖屬楚國管轄。楚王是個孝子,他母親卻是個病秧子,請遍京城名醫,太后的病也不見輕。最後,只好寫了求醫告示,到處張貼。一天,宮門外來了個白鬍子道士,自稱能治好太后的病。便被領進後宮,爲太后診治。道士看完病後回到前殿,對國王說:"太后的病,是因飲食不周引起的。"國王不高興地說:"這話就奇怪了,我身爲一國之王,太后想吃什麽有什麽,怎麽會飲食不周呢?"道士笑說:"大王,請原諒我實說。那些山珍海味,熊掌、燕窩、魚翅,當然是大補上品;可好物不可多用,常年累月,光吃這種東西就難免胃受虧、肝火上升,血脈不活,百病纏身。何況太后這樣高齡呢?"國王不由連連點頭說道:"那,太后的病怎樣才能治好呢?"道士說:"太后的病,日積月累,已成頑症。年老體弱,只有慢慢調治。"接著,道士從腰間解下個青皮葫蘆,雙手遞給國王:"大王,藥方就刻在葫蘆上,只要照辦,太后的病就會慢慢好起來的。"說罷,告辭而去。
道士走後,國王拿起那個葫蘆,只見上邊刻著幾行小字:"一天兩遍煎服,三餐多吃清素,要想益壽延年,飯後走上百步。"下邊落款:洞庭道人。國王看罷,把葫蘆晃了晃,裏邊裝的好像是水!連忙打開葫蘆,湊上去用舌尖咂了咂,頓覺一股清香甘甜,直沖五臟六腑。霎時渾身清爽,不禁稱讚:"神水,神水!"急忙跑到後宮,向太后報喜去了。國王每天午後、晚上,從葫蘆裏倒出一點水來,燒開讓太后飲用。一日三餐,僅是瓜果蔬菜下飯。飯後,讓宮女挽扶太后到花園散步。過了二十多天,太后的疾病果然輕了不少!母子高興。可是葫蘆裏的神水就要見底,太后很是著急,國王想了想說:"母后不必著急,我去找道士要些就是。" 次日一早國王登殿,向文武大臣們說,要臨洞庭尋找道士。下邊走出令尹,說道:"大王,爲太后治病,親下洞庭,當然很好。可是國不可一日無君呀?就讓老臣替你走一趟。"國王聽後,覺得這個辦法不錯,就同意了。
第二天,令尹就帶上五百兵丁,裝了些金銀珠寶,分乘五隻大船,日夜兼程,向東進發。不幾天,船隊開進洞庭湖口,湖心深處是一個小島(君山),小島上有一片青色瓦舍,座落其中。令尹就令船隊開往小島。船隊靠岸後,只見竹林深處有一處道觀。令尹帶了隨從上岸,離道觀不遠見到洞庭道人,笑呵呵地迎出道門。令尹急忙上前拉住老道雙手,誇獎地說:"道長,你真有妙手回春的本領!太后自從喝了你的神水,疾病大爲好轉,大王命我帶上禮物,前來致謝。順便再向道長求些神水。"道長客氣地回答:"好說,好說!" 令尹來到這個山青水秀的地方,便領著隨從,由一個小道士帶路,四處遊看。他遊到後山,一陣異香撲鼻而來。只見前面兩棵老松樹,樹下一汪清水,池中微波蕩漾,香味就是從池裏飄來的。陪同的小道士說:"這池子裏的水,久用不但能祛病消災,還可益壽延年哩!"令尹問道:"你師傅獻給太后的神水,就是這個吧?"小道士說:"不錯正是它呀!"令尹吩咐隨從下山,準備罎子,次日上山裝水。
第二天大清早,令尹帶著兵丁,擡上罎子,爬到山後。來到池邊一看,那滿當當的一池神水,隔夜工夫竟被掏了個淨光。令尹低頭一想,明白了大半。怒氣衝衝地帶著隨從,走下山,闖進觀內,劈頭問道長:"那池子裏的水是你弄走的嗎?"道長平心靜氣地說:"俗話說,一方水土養活一方百姓,我觀裏五百道士,全部指望每年派出一些人帶上神水,爲老百姓治病消災。百姓們心眼裏感謝,送來錢財糧米,才得溫飽。大人把神水全都運往京城,只好了幾家王公大臣,卻使一方百姓受難,道士們受凍挨餓,所以我就連夜吩咐道士,把池水舀得一乾二淨,灑到後山草坡上了。"令尹長歎一聲道:"既然如此,那神水被灑在何處,能不能領我去看看呢?"老道聽後,自己陪著向後山走去。剛走到昨晚倒水的地方,原來草坡上,一夜間平地竟然變出綠油油一片小樹,吐出嫩芽,飄著清香。令尹掐下兩片嫩葉放入嘴裏一嚼,又驚又喜,又掐了一把嫩葉,帶著隨從下了山。
回到觀內,令尹急忙吩咐道士,煎上一壺開水,把嫩葉往水中一泡,不一會兒,水變得綠瀅瀅,一股清香飄出來。他咂了一口,不覺叫絕:"妙哇,這甘甜醇美的味道,與神水一般呢!"並讓在場的人品嘗。個個誇讚稱奇。於是,令尹吩咐地方官員,微集一百名黃花姑娘到君山聽用。又要老道士經營這片神樹,五百道士吃穿用項,全由官府供應。幾天後,地方官員帶著一百名黃花姑娘來到君山,姑娘們被分成幾組,小心翼翼采下那片綠芽。令尹舉目望去,萬綠叢中,姑娘紅衣紅裙,交相輝映,十分好看。止不住吟起詩來:"萬綠叢中一點紅,采葉人在草木中……","人在草木中"倒很有些意思,就叫它作"茶"吧!這個稱呼傳到今天,已有二千多年。再說,那些采茶姑娘知道茶葉珍貴,聰明的姑娘悄悄地把茶葉含在嘴裏,避過檢查,偷帶出君山。一些有錢人聽這茶葉能益壽延年,爭先恐後跑到洞庭湖邊,掏出大價錢,向姑娘購買。這就是後世人說的"口噙茶"的來歷。
另外一說,據說君山茶的第一顆種子還是四千多年前娥皇、女英播下的。後唐的第二個皇帝明宗李嗣源,第一回上朝的時候,侍臣爲他捧杯沏茶,開水向杯裏一倒,馬上看到一團白霧騰空而起,慢慢地出現了一隻白鶴。這只白鶴對明宗點了三下頭,便朝藍天翩翩飛去了。再往杯子裏看,杯中的茶葉都齊嶄嶄地懸空豎了起來,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筍。過了一會,又慢慢下沈,就像是雪花墜落一般。明宗感到很奇怪,就問侍臣是什麽原因。侍臣回答說“這是君山的白鶴泉(即柳毅井)水,泡黃翎毛(即銀針茶)緣故。”明宗心裏十分高興,立即下旨把君山銀針定爲“貢茶”。君山銀針沖泡時,棵棵茶芽立懸於杯中,極爲美觀的。

(021) 5010-8008 / 5032-2962

得味、得韵、得道,江南三学堂与您一起分享茶的香气与滋味,也与您一起学茶艺分享茶的文化内涵。传播茶文化知识,是我们的使命。

中国-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路81号4号楼

茶艺师培训

版权所有 © 上海市吉益盟教育培训有限公司@江南三学堂茶艺师学校 保留所有权利

沪ICP备11006300号-1